摘要
[目的]比较单纯后路与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固定融合术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个体化手术方式治疗下腰骶椎结核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6例采用单纯后路手术(后路组),另外32例采用前后联合手术(前后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总体并发症率,后路组为7/36 (19.4%),前后组为12/32 (37.5%)。后路组手术时间[(222.0±34.0) min vs (312.0±40.4) min, P<0.001]、切口总长度[(18.3±3.5) cm vs (34.3±7.0) cm, P<0.001]、术中失血量[(380.0±152.6) ml vs (490.0±209.3) ml, P<0.001]、术中透视次数[(5.5±0.1)次vs (6.1±0.2)次, P<0.001]、下地行走时间[(9.0±0.6) d vs (11.6±0.7) d, P<0.001]、切口愈合等级[甲/乙/丙,(36/0/0) vs (25/7/0), P=0.003]和住院时间[(17.6±3.2) d vs (20.3±4.1) d, P=0.003]均显著优于前后组。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腰痛VAS和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检验方面,随时间推移,两组ESR均显著降低(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ES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TB病灶逐步痊愈(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椎前凸角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所有患者病变节段均达到骨性融合。相应时间点,两组间病灶影像所见、腰椎前凸角和Bridwell融合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骶椎结核应依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尽量采用单纯后路手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风险。
-
单位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