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术后发生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 并试图找出PCT预测进展为中、重度ARDS的最佳临界值。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行CPB心脏手术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 入选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1 d且有术后第1天PCT数值的成人患者。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既往史、诊断、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HYHA)心功能分级等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手术时长、CPB时长、主动脉阻断时长、术中液体平衡情况, 计算术后24 h液体平衡量和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术后24 h C-反应蛋白(CRP)、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PCT水平。由2名临床医师根据柏林定义独立作出ARDS诊断, 诊断一致才认定患者存在ARDS。比较中、重度ARDS患者与无或轻度ARDS患者间各指标的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PCT预测中、重度ARDS的能力;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重度ARD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08例患者, 其中轻度ARDS 37例(34.3%), 中度ARDS 35例(32.4%), 重度ARDS 2例(1.9%), 34例未发生ARDS。与无或轻度ARDS患者比较, 中、重度ARDS患者年龄较高(岁:58.5±11.1比52.8±14.8, P<0.05), 合并高血压的比例较高〔45.9%(17/37)比25.4%(18/71), P<0.05〕, 手术时间延长(min:363.2±120.6比313.5±97.6, P<0.05), 病死率增加(8.1%比0, P<0.05), 但两组间VIS评分、急性肾衰竭(ARF)发生率、CPB时长、主动脉阻断时长以及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液体平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重度ARDS患者术后第1天血清PCT、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无或轻度ARDS患者〔PCT(μg/L):16.33(6.96, 32.56)比2.21(0.80, 5.76), NT-proBNP(ng/L):2 405.0(1 543.0, 6 456.5)比1 680.0(1 388.0, 4 667.0), 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 PCT预测中、重度ARDS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7〔95%可信区间(95%CI)为0.739~0.915, P<0.05〕;PCT临界值为7.165 μg/L时, 敏感度为75.7%, 特异度为8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和PCT水平升高是中、重度AR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优势比(OR)=1.105, 95%CI为1.037~1.177, P=0.002;PCT升高:OR=48.286, 95%CI为10.282~226.753, P<0.001〕。结论行CPB心脏手术的中、重度ARDS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无或轻度ARDS患者;血清PCT水平增高可能是预测进展为中、重度ARDS的一个生物标志物, 其最佳临界值为7.165 μg/L。
-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省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