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疼痛抑郁共病大鼠行为学及外周血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王永志; 王安娜; 高雪松; 张银凤; 李丽; 杜仪; 赵静洁*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19, 26(04): 55-60.
DOI:10.3969/j.issn.2095-6606.2019.04.014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疼痛抑郁共病大鼠行为学及外周血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急性利血平腹腔注射法制备疼痛共病抑郁大鼠动物模型,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塞来昔布组,每组各6只,分别给予相应处理。应用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评价实验大鼠的抑郁行为,采用Von Frey纤维丝和智能热板仪检测各组大鼠机械痛敏程度和大鼠热缩足阈值;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IL-6、IL-18、TNF-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足底机械痛阈明显改善(P<0.01);与塞来昔布组比较,电针刺激可显著提高大鼠热缩足阈值(P<0.05);大鼠水平运动距离及穿格次数比较,电针组大鼠旷场实验总运动距离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鼠游泳不动时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糖水偏好指数升高不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外周血中IL-1β、IL-6释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8、TNF-α含量水平有变化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可以改善利血平导致的疼痛抑郁共病大鼠的行为学和外周血炎性因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1β、IL-6的释放有关。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北京市隆福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