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战国迄秦,对湘黔地区的控制是以河道为轴心建立战略据点,继而逐渐向水道上源与山脉腹地渗透,武陵山脉分水岭导致乌江、沅水形成两大分离的政治空间,仅凭借长江沟通。通过重审古地图画工的意图可理解施政实情,故司马错绝无可能由乌江转酉水前往沅水流域所谓的楚黔中,建立在此行军道路基础上的楚黔中临沅说或沅陵说不能成立,而"更始水道"纯属郦道元主观造作的谬误。楚"黔中郡"治位于乌江彭水,公元前280年被司马错所占。楚在洞庭以南沅水及支流建有十五个邑点,主要在于扼守濮、越等族东出水道,重心位于沅陵。公元前277年江南十五邑曾被蜀守张若攻占,并连同司马错所占乌江组建临时大战区"黔中郡",然而次年十五邑便被楚夺回,由此导致秦楚史书产生不同的史学叙事,最终导致《史记》秦本纪与楚世家记载差异。直至公元前222年,王翦才清除沅水流域楚势力建立秦"洞庭郡",十五邑始转化为里耶简所见洞庭辖县,其目的仍在于防控武陵山脉腹地的敌对族群。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