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腹内压(intro-abdominal pressure,IAP)、腹腔灌注压(abdominal perfusion pressure,APP)与肝硬化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61例肝硬化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IAP,APP,病死率,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及撤离时间,血液透析使用情况等临床指标,分析IAP,APP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评价IAP,APP对肝硬化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患者入院当日平均IAP(16.7±3.9)mmHg,发生腹内高压50例(81.97%),腹腔间隔室综合征9例(14.75%),平均动脉压(mean aterial pressure,MAP)<60 mmHg 39例(63.93%)。根据IAP记录值(<12 mmHg,≥12 mmHg)、APP记录值(<60 mmHg,≥60 mmHg)对患者进行分组,组间患者ICU入住时间、总体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AP≥12 mmHg组患者ICU病死率较高,与IAP<12 mmHg组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P≥12mmHg及APP<60mmHg组患者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较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腹腔低灌注(abdominal hypoperfusion,AH)是肝硬化感染性休克患者入住ICU期间及住院期间病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APP与IAH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的患者病死风险相关;IAP升高与患者肝功能损害、腹腔脏器灌注不足及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关;肝硬化感染性休克患者MAP较低,IAH发生率较高,常导致APP低,MAP、APP是该类患者病死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 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