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日间全麻下儿童口腔治疗后恢复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日间全麻下口腔治疗患儿418例,年龄2~6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咽喉疼痛、咳嗽、声音嘶哑评分系统及术后恢复质量量表评价麻醉后24 h恢复情况。选择性别、年龄、麻醉时长、治疗牙齿数、七氟醚用量作为麻醉后24 h可能影响恢复因素进行分析。性别分为男、女两组;年龄分为0~36个月、36~48个月、>48个月3组;麻醉时长分为0~120 min、120~180 min、>180 min 3组;治疗牙齿数分为0~12颗、12~15颗、>15颗3组;七氟醚用量分为0~15 mL、15~20 mL、>20 mL 3组。结果:麻醉后24 h咽喉疼痛、咳嗽、声嘶以轻度为主,发生率分别为18.4%、22.3%、23%。轻度、中度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分别为8.4%、0.2%。轻度、中度、重度牙齿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44.0%、13.2%、0.9%。轻度情绪低落及焦虑紧张发生率30.4%、19.9%。不同性别分组中,咳嗽和PONV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麻醉时长分组中,PONV和情绪低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牙齿数分组中,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与七氟醚用量分组中,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麻醉时长、治疗牙齿数量是日间全麻下儿童口腔治疗后恢复的影响因素。日间全麻下儿童口腔治疗后恢复质量仍有提升空间。
-
单位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四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