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国时期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在课堂活动之外,还进行着广泛的日常交往。因主体的不同,交往可分为师生交往、学生交往和社会交往三种;因为内容的不同,交往可分学业交流、休闲娱乐、参与校务、服务社会等多类。各类交往活动加强师生的日常联系,熔铸同学的深厚情谊,增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展现青年的责任担当。立足新时代,学校教育应拓宽学生的课余交往范围,开辟多样化的日常交往路径,引导学生合理参与各类交往活动,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中国全面发展培育更多的后备力量。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