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经不同抗生素应用策略治疗的效果及对肠道菌群构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178例胎龄<32周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抗生素应用策略的不同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抗生素应用策略,观察组实施基于风险评估+感染筛查+监测的抗生素应用策略。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情况、肠道菌群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肠外营养、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200、6.341、13.639,P<0.05);观察组出生后7d、住院期间抗生素使用率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t/χ2值分别为18.116、19.967、20.571、21.680,P<0.05);出生后7d,观察组乳球菌属、杆菌属含量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391、5.485,P<0.05),乳球菌属、杆菌属构成比也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6.200、13.639,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过敏性哮喘、特异性皮炎、晚发型败血症(LOS)、≥Ⅲ度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593、7.303、3.899、4.582,P<0.05)。结论 基于风险评估+感染筛查+监测的抗生素应用策略可缩短胎龄<32周早产儿抗生素使用、肠外营养、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并降低抗生素使用率,防止肠道菌群减少,进而改善早产儿预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