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掠夺性创新的竞争损害机理来源于创新损害理论以及提高竞争对手成本理论的拓展,垄断损害隐忧主要基于影响技术产品兼容性与互通性,阻碍市场进入以及产生市场封锁效应,从而便利在位企业滥用市场势力。澄清掠夺性创新行为类型化原理应立足于经验事物观察,形象整体性与法规范目的决定性作用的三个层面的考量,并以此为基础审视现有类型化方法的局限,从而提出"产品再设计型"与"平台封锁型"的二分类型构造。借鉴域外司法实践中的本身合法、商业正当性测试、合理原则三种违法性认定标准以及否定适用"拒绝交易"理论,且肯定平台自治权的规制逻辑。明确我国对掠夺性创新的基本分析框架应在合理原则的适用上,采用"三步走"的结构性分析框架。在具体要素考察上,产品再设计型应着重考察"实质性创新"要素,平台封锁型应着重考察"市场封锁强弱"要素。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