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咏物词是词中的大宗,地位重要。晚唐五代及北宋咏物词追求形似,偏重闺情。"靖康耻"带来的家国兴亡的震动引起了词风的巨大变化,以《乐府补题》为代表的南宋词托物言志、借物抒怀,丰富并深化了自晚唐以来的咏物词传统,其意内言外、重在寄托的特点是南宋词骚雅特征的重要体现。清初朱彝尊推崇张、姜清雅词风,以强调创新和生新为手段,其咏物词创作出现一系列新变,主要表现在:从遗貌取神到遗神取貌;从重寄托到无寄托;从亦物亦我,见神见意到物即是物,物中无我。这种新变的出现既是时代环境使然,也与朱彝尊的主观因素相关,更体现了咏物词表现手法在体物和不体物之间徘徊的规律。探究这种新变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