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从《诗经》开始,中国诗歌就有描摹声音的传统。《关雎》以“关关”二字描摹了雎鸠的叫声。沈德潜《说诗晬语》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刘宋时期,诗歌开始从阐释玄理回到抒发情感上来,诗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都在这一时期有了崭新的发展。当时的诗人愈发重视对于景物的刻画,其中就包括了对声音的模拟,鲍照作为元嘉后期诗人群体的代表同样如此。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云:“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