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开展‘桂杏茶’不同适制性加工、理化检测及感官审评,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内含物、滋味及香气成分差异。结果表明,‘桂杏茶’是低咖啡碱含量的特异茶树种质资源,酚氨比为11.8,更适制红茶。加工过程中,白茶和红茶的表没食子儿茶素含量降为0,绿茶的儿茶素含量显著降低。感官审评结果显示,红茶和白茶杏仁香明显、浓郁,其他茶类无杏仁香。共检测出53种香气成分,可分为两种类型,每一类型的香气成分相同:第1类型包含原料、绿茶和乌龙茶,无杏仁香,有40种香气成分,香气主成分是β-芳樟醇、柠檬烯;第2类型包含白茶与红茶,杏仁香浓郁,有42种香气成分,香气主成分是苯甲醛。这些茶类共有香气成分28种,都含有苯甲醛,相对含量为红茶(61.97%)>白茶(31.73%)>乌龙茶(14.65%)>原料(4.24%)>绿茶(2.88%)。苯甲醛主要在萎凋、揉捻及发酵过程中产生,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苯甲醛含量升高。苯甲醛含量越高的茶叶杏仁香越浓郁,苯甲醛是杏仁香香气形成的关键香气。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