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我院2017年度97例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度上报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97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女性略高于男性,主要发生在20~60岁人群,静脉滴注是引起ADR发生的主要给药途径(44例,占比45. 36%)。引发ADR的药物以抗感染药物为主(39例,占比40. 21%),其次是中药制剂(28例,占比28. 87%)。盐酸左氧氟沙星(8例)、美洛西林舒巴坦钠(8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例)、注射用血塞通(冻干)(4例)、盘龙七片(4例)位居前5位。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38例,33. 93%),其次为胃肠道系统损害(30例,26. 79%)。结论 ADR的发生率受多方面影响,临床应加强监测,重视个体化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单位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