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土壤可蚀性K值对土壤侵蚀定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消落带土壤可蚀性研究较为缺乏。采集了三峡水库典型消落带不同海拔狗牙根草地0—20 cm表层土壤,并以180 m海拔未淹水的狗牙根草地为对照,采用EPIC模型计算了各海拔样地土壤可蚀性K值,分析了K值的空间分异规律,并探讨了土壤颗粒组成、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有机质等对其的影响。结果发现:(1)表层(0—20 cm)土壤黏粒含量、体积分形维数、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质含量均低于对照,且随海拔升高而增加;0—1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高于10—20 cm土层,而0—10 cm土层土壤黏粒含量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则显著低于10—20 cm土层;(2)表层(0—20 cm)土壤可蚀性K值为0.049 6~0.061 2,均值为0.054 1,比未淹水对照高7.33%,属于高可蚀性土壤;K值随海拔升高而降低;0—10 cm土层的K值低于10—20 cm土层,但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3)土壤可蚀性K值与土壤黏粒含量、>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颗粒的体积分形维数呈负相关,与土壤粉粒和砂粒含量呈正相关。综上,可通过消落带植被恢复防止波浪和降雨径流对表层土壤黏粒含量的冲刷,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从而有效降低土壤可蚀性。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