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肾茶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0只雄性SD大鼠并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肾茶高、低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和模型组进行生理盐水7 d灌胃干预,其余各组分别用秋水仙碱、肾茶高、低剂量水煎剂灌服。在干预5 d后采用改良的Coderre方法对大鼠右侧踝关节进行尿酸单钠晶体注射造模,在造模后4~12 h发现大鼠踝关节有明显的肿胀和功能障碍确认造模成功。各组大鼠分别在造模后4,10,24,36,48 h进行踝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及肿胀情况评估,并在造模48 h后,检测血清和滑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踝关节软骨组织中COL2、MMP-13、MMP-3蛋白表达,并观察大鼠踝关节软骨病理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程度和功能障碍指数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肾茶高剂量组与秋水仙碱组显著抑制MMP-13及MMP-3蛋白表达,增加COL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肾茶抑制炎性因子和与细胞外基质降解相关的酶表达都具有剂量依赖性;相对于模型组,肾茶高剂量组的大鼠踝关节软骨表面比较平滑,或有少量的毛糙样改变,且肾茶高剂量组的治疗效果优于秋水仙碱组。结论:肾茶可以通过抑制MMP-13和MMP-3表达及炎症反应减轻尿酸单钠诱导的软骨基质降解,起到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还能缓解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关节肿胀和功能障碍。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