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殊、观音、普贤三大士造像组合的形成,与密教观音法门中将以观音为主的三位菩萨造像作为观修对象、坛场护法及像法咒术的作用有关,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这些作用被逐渐淡化。宋代,随着僧人们在佛教仪文中吸取本土的礼教元素;三大士成为了寺庙中供奉的主尊,其供养形式亦逐渐与圣僧崇拜相结合。因为仪式活动的需要,供奉三大士的佛坛被置于佛殿之中,且靠后放置。元代以后,三大士崇拜渐与民间的祠神信仰合流,三位菩萨的形象在传说故事中转化成女身,获得了世俗的身份。不少大型寺庙在偏殿、前殿或后殿中供奉三大士;而乡间小庙则将三大士奉为主神,其性质与民间信仰中的神祠相似。这一造像组合之形成与发展,是宋代以后佛教世俗化与中国化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