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冯友兰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态度存在着一个由反对到接受,最终开始运用的转变过程。早年的冯友兰对唯物史观有所批判,主张人之意欲的决定性作用。在《中国哲学史》当中,冯友兰开始尝试在研究中融入唯物史观的部分观点,并将中西文化差异解释为古今差异。随后,冯友兰集中运用唯物史观在《新事论》中对中国的时代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发,由此为中西文化问题找到了合理的答案,将中西差异定性为社会类型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