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心理阻抗是大学生价值观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大学生现有认知与社会互动发展之间的矛盾、个体需求与社会供给之间的矛盾、个体接受习惯与施教手段之间的矛盾、个体多样性与目标统一性之间的矛盾。要想消除和降低心理阻抗推进大学生价值观社会化,必须坚持尊重和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价值观形成规律为前提;注重价值引导,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为关键;由显性转变为隐性,扎根现实生活各领域各层次,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日常生活化为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