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湿热证大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特点及其对肠癌发生的影响。方法: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湿热证和无明显证候大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并将其粪菌提取液对伪无菌小鼠进行粪菌移植,同时通过AOM/DSS诱导小鼠肠癌发生。观察小鼠的体质量、成瘤数,比较各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与无明显证型大肠癌患者比较,湿热证大肠癌患者具有显著不同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其中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属、别样杆菌属、肠球菌属、Intestinibacter菌属、嗜胆菌属等)的丰度明显增高,此外以大肠杆菌为代表的产LPS病原菌明显富集(P<0.01)。对AOM/DSS小鼠模型进行粪菌移植后,相较于无明显证型粪菌移植小鼠,湿热证粪菌移植小鼠体质量明显减轻(P<0.01),结肠肿瘤形成增多(P<0.01),且促炎细胞因子IL-6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湿热证大肠癌患者具有致病菌增多和以LPS合成细菌增多为主要特点的肠道菌群结构,其肠道菌通过粪菌移植后可促进AOM/DSS小鼠肠癌发生。
-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