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通过对“郁”的含义、症状、病机、情志等方面的分析,阐明“郁”与“病”之间互为因果、互相转化的关系,分析了“因郁致病”与“因病致郁”的内在联系、形成原因以及各自的临床特点,提出临症治疗时应注重“郁”在疾病中的影响,切莫形成“郁-病-郁”的不良循环模式,及时调摄情志,使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服务于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