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科呼吸困难患儿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因呼吸困难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救治的364例病历资料完整的患儿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患儿为230例(63.2%),女性为134例(36.8%);年龄为1个月至13岁,中位年龄为7个月。结合小儿死亡危险(PRISM)Ⅲ评分、相关参考文献及急诊科常用生化检测指标,选取性别、年龄、是否进行有创通气、是否合并先天性疾病、是否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心率、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血Ca~(2+)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动脉血pH值、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乳酸水平及剩余碱水平等共计17个指标,作为可能影响急诊科呼吸困难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详细记录上述17个指标情况及患儿主要诊断与预后情况。对不同影响因素下急诊科呼吸困难患儿预后不良发生率进行统计学比较。再根据上述比较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并结合已有研究结果及专业知识,选择影响急诊科呼吸困难患儿预后相关因素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 1进行有创通气、入住PICU、合并先天性疾病,以及血Ca~(2+)水平、SpO_2、PaO_2及剩余碱水平异常患儿的预后不良发生率(38.4%、30.8%、30.8%、23.7%、34.7%、31.7%、23.3%),显著高于未进行有创通气、未入住PICU、未合并先天性疾病,以及血Ca~(2+)水平、SpO_2、PaO_2及剩余碱水平正常患儿(13.1%、11.9%、11.9%、12.1%、15.6%、16.4%、13.9%),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161、19.456、19.456、8.255、10.463、5.736、5.338,P<0.05)。不同性别、年龄,以及心率、动脉血pH值、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血清白蛋白水平、SaO_2、PaCO_2及血乳酸水平是否异常患儿的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急诊科呼吸困难患儿预后影响因素的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进行有创通气、是否入住PICU、是否合并先天性疾病、血Ca~(2+)水平及SpO_2,为影响急诊科呼吸困难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21、2.260、3.867、1.992、2.225,95%CI:1.244~5.109、1.112~4.594、2.122~7.045、1.068~3.719、1.059~4.677,P=0.010、0.024、0.000、0.030、0.035)。结论对于急诊科呼吸困难患儿,急诊科医师应高度重视患儿是否合并先天性疾病、是否进行有创通气、是否入住PICU、血Ca~(2+)水平及SpO_2等危险因素,这对呼吸困难患儿在急诊科的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 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