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00—1937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政权更迭和思想激荡的特殊时代。这一时期,由日本传入的"迷信"一词,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历经三次社会建构,而个体、群体和政党依次充任三个时期的建构主体。从"迷信"话语建构的阶段性特征来看,清末新政时期是"迷信面相"的呈现阶段;五四时期是"迷信"话语的阐释阶段;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是"反迷信"的实践阶段。从"迷信"话语折射出的思想冲突来看,"中体西用"和"崇尚西化"构成知识分子认知冲突的内在逻辑,而国家权力不仅可以限定"迷信"的指涉对象,而且在舆论宣传中扮演重要角色。从"迷信"话语建构的历史趋势来看,其内在逻辑不以权力干预而转移方向,而是在中西文化冲突与调适的社会语境下,沿着既往思想路径循序渐进和逐步升华,最终内化为人们思维意识和语言表达的一部分。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