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北连云山地区上伏矿床伟晶岩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约束

作者:黄小强; 柳清琦; 李鹏; 刘翔; 曾乐; 张立平; 石威科; 黄志飚; 范鹏飞; 万海辉; 林跃; 汪宣民; 蔡偿
来源:地学前缘, 2023, 30(05): 298-313.
DOI:10.13745/j.esf.sf.2023.5.7

摘要

湘东北连云山岩体上伏地区新发现铌钽矿化较富的3号伟晶岩脉,显示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本文选取上伏矿床伟晶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伟晶岩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研究,探讨矿床成因,以丰富区域稀有金属成矿机制研究。研究表明:上伏矿床伟晶岩具硅含量较高(w(SiO2)为65.05%~79.15%)、高铝(w(Al2O3)为11.38%~19.64%)、低钙镁铁、相对富碱(w(Na2O+K2O)为5.62%~9.87%)、(中钾)钙碱性及过铝质特征;微量元素总体富集Nb、Ta、Zr、Hf、U等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亏损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稀土元素总量(ΣREE含量)为(11.74~29.40)×10-6,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具壳源特征。包裹体类型为气液两相的盐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9~443℃,盐水溶液盐度为3.06%~6.74%,包裹体捕获压力均值约为190 MPa,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流体,C、H、O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与深部岩浆活动有关,可能混入少量建造水。稀有金属成矿受岩浆的分异演化控制,区内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与伟晶岩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为铌钽成矿提供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