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初经历易代鼎革,异族入主中原,与屈骚共情并为我所用,成为文坛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黄文焕《楚辞听直》、李陈玉《楚词笺注》成书于顺治朝,得风气之先,具有承前启后之功。两书借由阐发楚辞弘义,重在抒发自我家国败亡、壮志难酬之悲情,“自抒其无韵之《骚》”;通过篇目设计及各篇反复论辩,提高“忠”之首要地位,塑造、强化屈原忧国忧君、忠贞不贰的典型形象,以此实现与屈原精神的跨时空交流,期冀解脱现实困境。方法论层面,两书重视发挥论辩色彩,着重阐发大义,不重训诂。由此对清初文学创作尤其是辞赋创作产生了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