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成员们以群体身份展现了女性在革命中的自觉能动性。1956-1976年,这一女革命者群体形象在以"红色娘子军"命名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中被反复塑造与摹写,并根据不同时期的现实需要和社会氛围形成了相应的叙事规范,为社会主义中国的革命想象提供了话语资源。在"红色娘子军"的形象被改编和艺术重构的过程中,创作者们诠释了革命对女性成长乃至无产阶级解放的意义,还将革命历史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使之具有了不同的叙事侧重和表达方式。虽然其中难免存在性别与阶级两个叙述角度之间的渗透和转换,但二者皆有助于激活受众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文化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