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高危因素和替代胰瘘风险评分系统对预测术后胰瘘发生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同一手术团队自2015年1月1日起至2019年1月1日收治并实施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对影响术后胰瘘发生情况的临床因素进性单因素分析;根据替代胰瘘风险评分系统计算术后胰瘘发生的概率。结果纳入此次研究的患者共195例,术后共计66例患者(33.8%)出现胰瘘,其中包含生化瘘41例(21.0%),B级瘘25例(12.8%),无C级瘘发生。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后胰瘘的发生与术前合并糖尿病、胰管直径≤3mm、胰腺质地软、胰体组织CT值<40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胰管直径≤3mm、胰腺质地软是影响PD术后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替代胰瘘风险预测系统预测术后胰瘘的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84.4%,曲线下面积为0.900(95%CI:0.851~0.948)。结论替代胰瘘风险评估系统参数客观,操作简便,在术后胰瘘发生情况的预测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未来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的研究来进一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