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拟交感性心房颤动(房颤)模型,探讨心肌缝隙连接蛋白(Cx)43和Cx40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杂种犬15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N组)、快速心房起搏组(RAP组)和快速心房起搏+异丙肾上腺素(ISO)灌流组(RAP+ISO组),每组5只,处死后取出心脏,建立langendorff心脏离体灌流模型。3组分别检测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及房颤诱发率,免疫组化检测神经生长因子、酪氨酸羟化酶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分布,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Cx43和Cx40总蛋白水平,透射电镜检测线粒体形态,荧光比色法检测线粒体内活性氧簇(ROS)生成量。结果:与N组AERP[(166±5.1)ms]比较,RAP组AERP[(160±3.2)ms]无明显改变,无法诱发出房颤,RAP+ISO组AERP[(148±3.7)ms]明显缩短(P<0.05),并可成功诱发房颤。与N组比较,RAP组线粒体轻度肿胀,基质基本完整,RAP+ISO组线粒体明显肿胀,部分基质透明。RAP组和RAP+ISO组Cx43和Cx40总蛋白含量均低于N组(P<0.05),且RAP+ISO组蛋白含量低于RAP组(P<0.05)。RAP+ISO组神经生长因子、酪氨酸羟化酶分布和含量以及线粒体内ROS生成量显著高于RAP组和N组(P<0.05),而RAP组则高于N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交感性房颤的发生与Cx43和Cx40蛋白含量的变化有关,交感神经可能通过氧化应激下调Cx43和Cx40的蛋白含量来介导房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