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miR-195和miR-204表达在早发型和晚发型子痫前期(P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常规产检并分娩的120例孕妇,其中包含早发型PE、晚发型PE、妊娠(20~33+6)周和(34~41)周正常孕妇各30例。另外收集于我院体检的绝经前正常女性外周血30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外周血清中miRNA-195和miRNA-204表达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判断其表达在PE预测诊断中的意义。结果: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胎龄匹配的正常妊娠者相比,晚发型PE患者的血清miR-195水平显著下调(P<0.001),PE患者的miR-204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接受降压和解痉治疗后,分娩时与治疗前的两种miRNA表达无明显变化。ROC曲线分析表明,miR-195在孕(34~41)周正常妊娠组和晚发型PE患者中有所区别,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灵敏度为83.3%,特异性为90.0%。结论:miR-195可作为晚发型PE的诊断生物标记物。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