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预构皮瓣修复头面部瘢痕术后水肿的性质并监测预构皮瓣术后水肿的转归。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入选预构皮瓣术后水肿患者18例,持续随访5个月。通过B超检测和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分析预构皮瓣术后水肿性质。监测预构皮瓣术后淋巴水肿的转归情况,即淋巴系统重建及再通过程:包括大体观察皮瓣术后肿胀变化;使用B超监测皮瓣水肿程度;ICG(吲哚菁绿荧光成像)监测皮瓣内淋巴水肿程度变化;ICG监测淋巴系统重建与再通情况。结果患者于术后1 d起出现皮瓣凹陷性水肿,B超及ICG提示为轻度淋巴水肿7例,中度淋巴水肿10例,重度淋巴水肿1例。术后皮瓣内淋巴水肿程度逐渐减轻,术后3~6 d内缓解最快,术后12 d起趋于稳定。ICG荧光造影示术后3周起皮瓣淋巴水肿程度减轻;皮瓣内淋巴管运输能力逐渐恢复,术后3~6 d改善最明显;术后6 d发现预构皮瓣内淋巴微循环与受区再通;淋巴系统沿淋巴结方向重建;术后2个月形成集合淋巴管;术后5个月重建淋巴系统成熟。结论预构皮瓣术后存在淋巴管阻塞,会发生短暂性淋巴水肿,水肿发生率较高;皮瓣淋巴回流系统在术后6 d内可发生再通,主要沿淋巴结方向重建;术后2~3周左右,水肿大部分消退且趋于稳定;预构皮瓣内淋巴系统重建及淋巴管与受区再通对水肿消退起重要作用;5个月后重建淋巴系统成熟。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