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中古后期至宗教改革时期,罗马大公教会的教士群体在权力、财富、道德等方面招致了社会各阶层的不满与批评。欧美史学界将这一历史现象称为反教士主义。反教士主义是一个基于宗教改革史研究所需而构建出来的概念。反教士主义批评在中古后期经常出现,其批评者包括俗人与部分教士,但并非所有的反教士主义批评都会导致教会的分裂。因此,反教士主义并不会直接推动宗教改革的产生,但反映了中古后期的教会在制度上存在脆弱性,包括长期弊端、改革阻力和教俗矛盾等。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解释宗教改革的产生过程。
-
单位历史学系; 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