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咔嚓",动作娴熟,火龙果进筐……走进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大宅社区,村民陈跃进边忙边笑着说:"这两天要收果了,每斤3元多的价格交给合作社,销路还不愁。"大宅社区种植火龙果有近20年的历史,以往因为种植技术落后,火龙果产量不大,品质不高,名气也不大,村民富不起来。近年来,市、区和相关部门通过政府搭台、政策扶持,国有企业与农村合作社对接,和原本自产自销的个体农户"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