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精神分析受到主体间性哲学、自体心理学、人格的个性学等理论的影响。作为精神分析理论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它主张抛开心理结构,从现象学的角度重新解读精神分析。围绕这一思路,阿特伍德、斯托罗洛与布兰德沙夫特等人采用现象学语境论的研究方法,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和经验组织原则,以此为基础探究具体的心理障碍。他们认为,精神疾病产生于儿童与双亲情感的不协调。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疗是解释和转化来访者的经验组织原则,获得新的疗愈关系体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