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川崎病(KD)的短期治疗效果,以及不同年龄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5月曾于本院住院治疗的68例KD患儿,首先按照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的不同应用方法(2g/kg用1d或1g/kg连用2d)分为2组,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组间比较:包括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外周血WBC、CRP、ESR及冠状动脉病变恢复情况;另将68例患儿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3岁,3~5岁,>5岁)分为3组,亦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应用不同的IVIG治疗方案后,各种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眼结膜充血、唇干裂、皮疹、手足肿胀、颈淋巴结大消退时间,以及血WBC、CRP、ESR、冠状动脉病变恢复情况,2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对于不同年龄段的KD患儿,治疗前各组间上述临床症状消退时间、WBC及CRP恢复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而用药2周后ESR的下降率及冠状动脉恢复情况,>5岁组显著差于其余2组。结论KD急性期应用不同IVIG方法其短期内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而不同年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呈现不同的治疗效果,5岁以下患儿短期效果相对较好。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