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PM2.5中类腐殖质的生物氧化应激效应初探

作者:张东; 张元勋; 尚晶; 薛凯兵; 马健; 陈琦
来源:环境科学研究, 2022, 35(08): 1986-1995.
DOI:10.13198/j.issn.1001-6929.2022.04.13

摘要

为研究细颗粒物(PM2.5)中类腐殖质(humic-like substances, HULIS)的生物氧化应激效应,对北京市区和郊区不同季节大气PM2.5及其中碳质组分和金属元素浓度进行测定,并以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作为细胞模型,分析PM2.5及其重要组分诱导产生内源性ROS的能力,研究了PM2.5中HULIS对诱导产生内源性ROS的贡献.结果表明:(1)冬季PM2.5中碳质组分浓度及内源性ROS浓度(单位为μg zymosan/m3,以酵母聚糖(zymosan)表征的单位体积空气中内源性ROS的浓度)明显高于夏季,但夏季PM2.5具有更高的生物氧化潜力(单位为μg zymosan/mg PM,以酵母聚糖(zymosan)表征的单位质量颗粒物的生物氧化潜力).(2)PM2.5中碳质组分和一些金属元素浓度均与PM2.5生成的内源性ROS浓度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3)HULIS单独诱导生成的内源性ROS浓度也呈冬季[市区和郊区分别为(55.46±22.69)(43.27±23.89)μg zymosan/m3]高于夏季[市区和郊区分别为(18.73±11.94)(7.88±3.63)μg zymosan/m3]的特征.在北京市区和郊区两个采样点,由HULIS单独诱导生成的内源性ROS浓度与PM2.5诱导生成的总内源性ROS浓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研究显示,HULIS是PM2.5中诱导ROS生成的关键组分,在北京市区和郊区两个采样点HULIS对PM2.5诱导的内源性ROS的贡献率分别为42%和37%.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