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设有与清洁相关的官职和除害防疫的专职人员,而且具有规范的预防疫病和服药预防措施。成书于这个时期的专门医著《黄帝内经》,更是对疫病的发病与气候的关系以及疫病的预防和周期性预测都有详细的阐述。隋唐五代时期,"导引"和熏烟防治疫病的方法得以运用,此外孙思邈还提出用灸法预防瘟疫感染。王焘在《外台秘要》中首次将伤寒与温病并列论述,指出性接触可以传播天行病,同时对创伤性感染也有了认识。宋金元时期,香药被广泛应用,医家们认识到"香能散疫气",此外重视运气学说在疫病发生中的作用。同时,医家对疫病的种类认识也开始多元化,对痘疹、瘴疟、痢疾、霍乱、麻风、虫证等传染病的防治也有非常多的记载。明清时期,政府施散医药防治疫病,医家重视隔离和消毒,根据时令提前服用预防瘟疫的处方。医家预防疫病方案多样化,首创主动防疫,推行人痘接种术,影响深远。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