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特别是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深刻探索,主张俄国以保留农村公社为基础,在已经取得革命胜利的西欧无产阶级的援助下,借助资本主义的一切积极因素向社会主义跨越。部分学者将十月革命视为对该理论的实践证明,拘泥于经典作家在个别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论述,这实际上是对马克思的误解。应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出发,结合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实际,厘清"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提出过程及逻辑内涵。首先,该理论建立在"共同胜利"理论基础之上,马克思认为俄国革命胜利的首创因素来自于西欧无产阶级,而非公社本身;再者,该理论产生的主要动力是马克思对俄国革命的热切期盼,期望俄国革命能够成为西欧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导火索,继而引发世界革命浪潮。但十月革命爆发前夕,世界局势及俄国革命形势相较于马克思晚年发生巨大变化,具有原始公有制色彩的农村公社完全解体,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十月革命的胜利主要依靠本国工人阶级的力量而非西欧无产阶级的援助。因此,十月革命并不是"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实践证明,而是马克思主义方法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结果。要将马克思主义视为科学的方法,在新的社会实践中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创新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