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中使用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CGMS)分析黎明现象(dawn phenomenon, DP)的特点与相关因素,并探讨有效的解决方案。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T2DM患者94例,收集临床资料,测定生物化学指标,行眼底、血管彩超及感觉神经定量检查,完善CGMS,根据是否发生DP分为无DP组(non-dawn phenomenon group, NDP,n=46)和DP(n=37)组。DP组按照临床经验调整治疗3个月再次行CGMS 3 d,评估血糖情况。结果 老年T2DM患者DP的发生率为39.36%(37/94)。与NDP组相比,DP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空腹胰岛素浓度低(P=0.029和P<0.001),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增高(P<0.001和P=0.032),血糖波动的指标显著增高(P均<0.05)。DP组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比率(86.49%)高于NDP组(67.39%)(P=0.043)。老年T2DM患者发生DP的Logistic回归分析,BMI和空腹胰岛素水平进入方程。37例发生DP的患者中,18例加用基础胰岛素或调整剂量、11例加用二甲双胍或调整剂量、7例加用二肽激肽酶-4抑制剂(dipeptidyl peptidase-4 inhibitor, DPP-4i)、1例加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 GLP-1RA)。其中5例使用胰岛素和DPP-4i的患者同时加用二甲双胍,另有5例患者调整生活方式。3个月后随访,患者空腹血糖及血糖波动指标均显著降低(P均<0.05),空腹血糖达标率(≤7.0 mmol/L)为72.97%(27/37)。结论 老年T2DM患者DP较普遍,是空腹高血糖的主要原因,低BMI和空腹胰岛素浓度低可能是DP发生的原因。DP与血糖波动大有关,可能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风险增高。基础胰岛素、二甲双胍和DPP-4i是改善DP的有效治疗方法。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清华大学;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