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人心率与心律失常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治疗住院的318例高血压病人,其中高血压病史<5年病人145例,高血压病史≥5年173例。所有病人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病人24 h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夜间静息心率(RHR)、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统计窦性停搏、窦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事件发生情况。测定所有病人立位及卧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指标[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Ang)Ⅱ及醛固酮(ALD)水平]。结果纳入的318例病人中,高血压病史≥5年病人24 h平均心率高于高血压病史<5年病人,但夜间静息心率水平低于高血压病史<5年病人。高血压病史≥5年病人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率(11.6%)高于高血压病史<5年病人(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史≥5年病人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为32.9%,高血压病史<5年病人为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男性、24 h SBP>140 mmHg、24 h DBP>90 mmHg、高血压病史≥5年、SDNN<50 ms、SADNN<50 ms、24 h平均心率>70次/min、夜间静息心率减慢<50次/min、阵发性心房颤动是高血压病人发生心律失常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心律失常组病人血浆PRA、AngⅡ及ALD水平均高于非心律失常组(P<0.05);血浆PRA、AngⅡ、ALD水平与静息心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病人病史越长,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越高,夜间静息心率水平越低,且夜间静息心率降低与心律失常事件显著相关,推测机制可能与RAAS过度激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