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抗凝在急性高危肺栓塞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钟瑜; 何才通; 刘宇河; 宁宇; 梁瑜; 杨传; 刘功凤; 关妮; 陈双英; 李德剑; 张翔; 李建全; 梁家新
来源:内科, 2022, 17(05): 505-509.
DOI:10.16121/j.cnki.cn45-1347/r.2022.05.05

摘要

目的 探讨超早期抗凝在急性高危肺栓塞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11月在广西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诊治的60例急性高危肺栓塞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在玉林市其他三级综合医院诊治的急性高危肺栓塞患者6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经确诊为急性高危肺栓塞后进行抗凝联合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拟诊为急性高危肺栓塞时立即进行超早期多靶点抗凝治疗,经确诊后继续进行抗凝联合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血浆D-二聚体水平、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O2、PaCO2、Sa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4 h后,观察组患者的PaO2、S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APT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AP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住院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高危肺栓塞患者实施超早期抗凝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和凝血纤溶系统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