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聊斋俚曲集》是蒲松龄使用淄川清代民间流行的曲调和方言土语创作的下里巴人的代表作,此曲集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格,其中出现次数较多且有代表性的是反复、歇后语和比喻。这些修辞格的运用,一方面使得聊斋俚曲在叙事、讽刺和情感发泄中的艺术表现力进一步加强,达到了曲体精炼简洁、通俗易懂、讽刺入骨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侧面反映了蒲松龄对当时社会的痛恨和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对这极具代表性的三种修辞格进行具体分析和归纳,可探究《聊斋俚曲集》的修辞格的作用和价值。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