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DRD4基因多态性和临床资料构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分为非攻击组(MOAS加权总分<4分,69例)和攻击组(MOAS加权总分≥4分,81例)。重复片段≥5个的等位基因纳入长片段组,其他等位基因纳入短片段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测定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NASS)评分,使用PCR检测基因多态位点。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评价。结果 攻击组与非攻击组DRD4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攻击组相比,攻击组中4/6基因型占比、6次重复等位基因占比均较高(P<0.05)。DRD4基因型长片段组PANSS攻击性、思维障碍因子分高于短片段组(P<0.05)。PANSS阳性症状≥18.42分、有既往攻击行为、非自愿住院、基因型4/6、等位基因6次重复、长片段重复序列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均较好,且可较好地识别精神分裂症攻击性行为高危患者。结论 DRD4基因多态性会影响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携带长重复片段等位基因患者症状更严重,更易发生攻击行为。既往攻击行为、PANSS阳性症状、住院形式也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列线图模型可较好地识别精神分裂症攻击性行为的高危患者。

  • 单位
    石家庄市第八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