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系统收集三化汤相关古籍条文,对三化汤的方名、组成、剂量、炮制、煎服方法、主治等进行考证,为现代临床应用与方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检索同时含有大黄、枳实、厚朴、羌活的方剂;以《中华医典》(第五版)、《国医典藏》(镜像版)为数据源,检索“三化汤”并排除与组成无关的条文;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中,以“大黄”“厚朴”“枳实”“羌活”和“成分”为主题词,检索其药物基原及有效成分相关文献。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共检出同时含大黄、枳实、厚朴、羌活的方剂26首,其中无三化汤异名方,《中华医典》(第五版)和《国医典藏》(镜像版)共筛选出记载有三化汤的古籍119部。三化汤出自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第十》,由大黄、枳实、厚朴、羌活组成。古今三化汤剂量、主治、煎服等存在区别。三化汤原方每剂为三两,换算后大黄、枳实、厚朴、羌活各约30.975 g,而现代用量约为每味药物10 g。宋金元时期,三化汤主治为“中风伴有便溺阻隔”“敦阜症见四肢不举、偏枯、痿易”,明清时期主治扩展到狂证、闭证、喑哑、遗尿、痰壅等,而现代三化汤局限于治疗脑卒中痰瘀阻滞型。结论:三化汤适用的病机应为痰热内结、气机逆乱,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探讨其组方配伍及临床应用可为后续深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