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优化了噻洛芬酸的合成路线并对其进行结构修饰,通过1HNMR、13CNMR、HR-MS确定了所得物质的结构,并采用二倍稀释法测试了其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化合物2-(5-([1,1′-联苯]-4-羰基)-2-噻吩基)丙酸对白色念珠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3.14 mg/mL,强于阳性对照药氟康唑。最后,对化合物噻洛芬酸、2-(5-(2-萘基)-2-噻吩基)丙酸、2-(5-([1,1′-联苯]-4-羰基)-2-噻吩基)丙酸、2-(5-(1-萘基)-2-噻吩基)丙酸与白色念珠菌相关蛋白4WMZ进行分子对接,从计算的角度进一步解释了化合物2-(5-([1,1′-联苯]-4-羰基)-2-噻吩基)丙酸活性较好的原因推测是该化合物羰基、羧基与蛋白之间有较强的氢键作用。
-
单位广西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