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临床诊断中应用碘染色与窄带成像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安阳市肿瘤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就诊的食管癌早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92例(124处病变部位)。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内镜、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模式内镜检测分级及碘染色下内镜分级,金标准为病理诊断结果,分析病理检测结果和三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的差异,统计并比较诊断价值(符合率、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等)。结果 病理诊断结果可见,92例早期食管癌患者(124处病变部位)阳性病变112处,阴性12处;其中常规内镜检测阳性68处,阴性56处;碘染色阳性99处,阴性25处;NBI阳性97处,阴性27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6.13%、86.29%、83.06%,其中碘染色、NBI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常规内镜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差异显著,其中碘染色、NBI的诊断敏感度(86.61%、83.93%)、特异度(83.33、75.00%)及阴性预测值(40.00%、33.33%)均高于常规内镜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54%、25.00%、8.33%,P <0.05)。NBI和碘染色分级Ⅰ级病变多为高级别内瘤变,而Ⅱ、Ⅲ级病变多为低级别内瘤变。结论 碘染色、NBI内镜应用于诊断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较高,有助于及早发现病情,为临床尽早作出判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但是NBI内镜简洁方便,耗时少,且可清晰显示早期食管癌病变的毛细血管结构形态,有助于确定食管癌浸润深度,协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单位安阳市肿瘤医院; 河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