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慈善公益事业是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学界普遍认为社会地位是影响公众公益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比较主、客二维的社会地位的影响基础上,通过构建地位认同偏差从更多维的视角分析公众的社会地位对公益活动参与的影响。基于2019年度新时代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个体客观社会地位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居民公益行为的参与,其中教育的作用最为显著,主观地位认同并无显著影响;第二,“向上偏差”仅能减少居民捐款捐物的可能性,而“向下偏差”能够提升公众多样化的公益活动参与率,考虑到主观地位认同并不具有显著影响,那么地位认同偏差呈现该结果的原因是:客观社会地位较高(低)群体难以再高(低)估其地位,即客观社会地位较高者更易产生向下偏差,较低者则相反。因此,上述结果反映的是客观社会地位的作用逻辑,表明地位认同偏差并不具有实质意义。以往地位认同偏差研究通常假设主观地位认同而非客观社会地位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但该假设不适用于公益活动参与领域,由于慈善公益行为消耗客观物质资源(经济、时间等资源)的独特属性,畅通特大城市中下层群体的地位跃迁渠道仍是促进慈善公益行为最为有效的方式。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