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人的普遍的观念里,物是静默的、被处置的。随着社会发展,人与物的快速交融加速了两者的同质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的异化,究其本源是人的意识错误而造成的人与生命的隔离。子罕言天命,孔子的生命教育哲学核心是研究人的问题,主张摒弃把神作为人的思想的最终栖息地的宗教价值,实现价值规范主体由天道向人道转向,通过正心、立礼、成乐的方式,在天道恒常中不断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从而实现生命本体的永恒发展。面对未来教育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回望传统来寻求解决之道,但如果陷入对传统与现实的对应、解释与追逐中,传统便走向了僵化的境地。基于此,我们需以开放性的眼光看待孔子的生命教育哲学,跳出人对事物的无止境欲求的"目的因"陷阱,逐渐走出对外物的崇拜与迷信,推动生命成智,从精神自由解救的源头克服人的思想奴役人的迷惑性,重启向未来开放的生命对谈。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