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心率减速力(DC)及连续心率减速力(DRs)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45例(心衰组),276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病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人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等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病人DC值、震荡斜率(TS)值及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平均心率及NT-pro BNP增加,AC增加,震荡初始(TO)值增大,发生室上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的数目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钾离子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 EF)、LVEF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 EF)、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 EF)3组病人间,DC、AC、SDNN、心率、TS、钾离子、NT-pro BN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风险级别的增高,SDNN降低,平均心率及NT-pro BNP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F及钾离子、TO、TS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CHF病人DC减低,迷走神经功能受损,保护性作用下降,DC可评估病人的病情并预测预后,且与LVEF无明显相关性,DRs联合DC值可对心力衰竭病人进行双向评价,筛选出高危病人,积极指导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