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猪、牛、羊胆汁及其制成的胆南星抗惊厥和解热作用,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建立幼鼠高热惊厥模型和大鼠发热模型。ELISA法测定惊厥幼鼠血清NSE、S100B、脑组织Glu、Asp、THF-α、IL-Iβ、海马组织Caspase-3活性和GABA、Glu的含量及发热大鼠肝脏组织SDH、GLYCOGEN的代谢情况、下丘脑组织PGE2、cAMP、血清IL-10、IL-6、IL-1β的含量及肛温变化情况。结果:与高热惊厥模型幼鼠相比,给药组均能够明显降低由高热引起的惊厥发生率,延长惊厥潜伏期,缩短惊厥持续时间,升高海马组织GABA含量,降低脑组织Glu、Asp、TNF-α、IL-1β、海马组织Glu的含量及Caspase-3活性及血清NSE、S100B的含量(P<0.05,P<0.01,猪胆汁及其制成的胆南星组除外);与发热模型大鼠相比,各给药组能够显著降低大鼠肛温及血清IL-10、IL-6、IL-1β、肝组织SDH代谢、下丘脑组织PGE2和cAMP的含量,增加肝组织GLYCOGEN代谢含量(P<0.05,P<0.01;猪胆汁组除外)。不论是抗惊厥还是清热实验,牛胆汁和羊胆汁评价指标多优于猪胆汁,胆南星(牛胆汁制、羊胆汁制)在大多数评价指标方面优于胆南星(猪胆汁制),且部分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猪、牛、羊胆汁及其制成的胆南星均有抗惊厥和清热作用,但胆南星(牛胆汁制、羊胆汁制)治疗效果略优于胆南星(猪胆汁制),符合“牛胆汁制去燥烈而清润”的传统理论。
-
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