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土地财政的大规模发展,提升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但其中可能存在特定的支出偏好。本文将公共服务供给划分为经济性和非经济性两类,运用熵值法构建起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基于2003~2016年我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出让的数据,实证研究土地财政对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土地财政确实使地方的公共服务供给产生结构偏向。从全国层面来看,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的增长,对经济性公共服务供给表现出强烈的推动作用,对投资回报周期较长、资本化速度较慢的非经济性公共服务供给则显著减少;分区域来看,我国土地财政对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失衡的影响,呈现出中、东、西依次减弱的现实特征。由于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偏好与其目标激励有关,因而,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以推动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