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新文化运动开启至抗日战争爆发,中国的图书世界呈现出复杂的流通与阅读图景。经由报刊鼓吹、教材收录等途径,新文化运动旗手们撰译的书籍,在各地得到不同程度的传播。晚清编纂、译介的一些书籍,继续被重印和流通。新出售书账簿、民众读物调查与实体书籍遗存进一步显示,清代大众文本文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仍颇具影响,清代大众文本文化三大板块——教育类、实用指南类和小说与纯文学类——的不少书籍仍旧被改编、重印。在晋南、粤东、河南开封、香港新界等内地乡村乃至上海、北京等都市的下层社会,与传统知识、思想与信仰相关的书籍仍然颇有销路,而与近代知识与思潮相关的书籍则销量不大,新文化运动旗手们撰译的书籍更是难得一见。这些来自清代文本文化的核心文本及其承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可以说构成了后五四时代一般思想史的基盘或底线,是思考这一时期文化进程不容忽视的要素。